为什么我们常常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?
[]05月04日 18:45更新 / 次点击
人们的类己效应
上晚自习的时候,九点多就有人走了,我马上联想到了她们回去看《舌尖上的中国Ⅱ》了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?因为我很喜欢看,所以以自己的行为作为标准去猜测别人的行为。不知道心理学和哲学上对这一行为有什么样的解释,我称之为“类己效应。”
所谓“类己效应”就是用自己的思想行为标准去衡量别人的思想行为的一种活动。听起来很高端的样子,但是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。
比如,我喜欢去图书馆,当有人问我不在宿舍的室友去了哪里,尽管我不知道,我也会回答“可能去图书馆了吧”,其实他是喜欢打篮球的。再比如小A和小B关系很好,一天小A出去了,小B在宿舍,小C来了,问小B小A去了哪里,尽管小B知道他喜欢打游戏,但是他还是以自己的行为作为参照,回答小A出去旅游了。
古人云“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”,意思就是小人总是用自己的行为标准去猜测君子的行为,以为君子也会做出跟自己一样的行为。这就是“类己效应”。